上半年经济增长5.5%,下半年稳经济的四大重点

本文八大重点:

1、2023年二季度,经济整体同比高读数的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数(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去除基数影响后,上半年经济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

整体来看,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较弱是制约经济企稳向上的关键;

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虽持续复苏,但道路更为坎坷;

当前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下半年外需回升幅度有限;

民企投资是顺周期的,在经济环比下行期间生产经营压力更大;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投资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函数。民营企业投资预期不足,居民消费预期则难以改善;

上半年政府部门并未在私人部门预期较弱时,通过基建投资创造需求,维持内需增长;

下半年稳增长的四大建议: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为扩内需加足马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政府部门需更有作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研究出台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具体方案需加速出台。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

从经济需求侧三驾马车视角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0101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588亿元,增长3.7%;进口86429亿元,下降0.1%。

2023年二季度,经济整体同比高读数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数(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去除基数影响后,上半年经济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

一季度经济处于疫后修复期,二季度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经济环比下行。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一季度处于扩张区间(1月50.1%、2月52.6%、3月51.9%),二季度则进入收缩区间(4月49.2%、5月48.8%、6月49.0%)。整体来看,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较弱是制约经济企稳向上的关键。

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虽持续复苏,但道路更为坎坷。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2023年下调至2.8%(前值2.9%)。其中202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4.0%,2023年下调至3.9%;2022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为2.7%,2023年下调至1.3%。

一、当前制约经济持续恢复的三大关键

7月6日,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笔者认为,当前有以下三大关键问题制约经济持续恢复:

1、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下半年外需回升幅度有限

二季度,内外部需求同步收缩。从需求侧三驾马车的视角来看,二季度代表外需的出口,与代表内需的消费及投资持续下行。4月至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速分别为:8.5%、-7.5%、-12.4%;4月至6月消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8.4%、12.7%、3.1%(二季度消费同比数据8.2%的高读数是因去年同期低基数);1-4月至1-6月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4.7%、4.0%、3.8%。

从价格指标来看,更能体现外需的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PPI,4月至6月同比分别为:-3.6%、-4.6%、-5.4%;更能体现内需的下游消费者价格指数CPI,4月至6月同比分别为:0.1%、0.2%、0.0%。

往未来看,外需回升幅度或将有限。即便美国等全球最终需求国三季度库存周期将逐步见底,补库存需求带动我国出口逐步回升,但因其经济处于周期中的下行阶段,全球总需求仍将难以大幅提升,制约我国下半年出口回升动能。

2、内需中私人部门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预期较弱

下半年外需回升幅度有限,稳经济的重心则落在了内需。而内需中私人部门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预期较弱是制约经济内生性恢复的关键。

首先,民企投资是顺周期的,在经济环比下行期间生产经营压力更大。6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3%、48.9%和46.4%,大型企业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处于扩张区间,但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且小型企业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景气水平长期较弱。

中、小型企业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中、小型企业复苏乏力,就业压力则会继续加大。从数据来看,6月PMI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至48.2%,体现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继续下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虽与上月持平,但16-24岁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仍处于21.3%高位水平。

内需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企业投资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的函数。民营企业投资预期不足,居民消费预期则难以改善。

此外,疫情三年,居民资产负债表出现较为严重的衰退,尤其2022年居民资产增长明显减速(住房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价值大幅回落),且资产端较负债端回落更快。结合美国、日本等经济体长期发展经验来看,资产负债表衰退将对居民消费将形成较长期的压制。

稳定地方政府债务,制约政府部门基建投资

2023年,财政赤字率目标较去年的2.8%左右提升至3%,地方专项债较去年3.65万亿提升至3.8万亿元,体现中央、地方同时加杠杆,对应政府部门基建投资发力稳经济的诉求。

但从具体数据来看,上半年政府部门并未在私人部门预期较弱时,通过基建投资创造需求,维持内需增长。1-4月至1-6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8.5%、7.5%、7.2%。其主要原因便是地方财力受制于稳定债务的影响,在维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尤其是对稳就业的加码后,挤出了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的使用。

二、下半年经济稳增长的四大建议

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应以扩大内需为关键,私人部门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为着力点,推动经济持续内生性复苏。具体来看:

1、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为扩内需加足马力

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方面,货币政策仍需兼顾总量与结构,为扩内需加足马力。因当前扩内需仍面临风险挑战,则应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做强私人部门民企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助力有效需求恢复,提振信心;财政政策,地方专项债需提速,同时加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基建投资稳需求。

2、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政府部门需更有作为

在“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方面,当前私人部门预期较弱,政府部门需更有作为。在投资端的政策有力抓手应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在消费端应重点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家居消费等。

3、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研究出台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

在“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方面,要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与提振信心。首先,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其次,对于近年来多行业政策调整,要讲清政策导向,引导好市场预期,避免市场主体因预期不明而产生信心不足的负反馈循环;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研究出台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4、防范化解重点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具体方案需加速出台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具体方案需加速出台,从而稳定市场各方参与者预期。此外,因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在化解存量债务的同时,需避免政府部门逆周期调控加力,新增基建投资项目受到制约。

往未来看,伴随着一批稳经济政策措施加速落地,经济将逐步回升向好,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凸显下,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唯有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才可不悲观、不迷茫,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长期的确定性。

张奥平系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

转自:第一财经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