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是一道“必答题”,特别是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的当下,更需要积极作答。

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科技创新呈现出“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特征。过去,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短板与堵点,为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分担风险的能力不足。不过,经过4年多的注册制改革实践,我国资本市场包容性显著增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畅通,能够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特别是定位于服务“硬科技”的科创板设立后,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在科创板形成产业集聚。在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方面,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4月10日,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注册制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必将有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服务科创企业融资成绩亮眼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责无旁贷。科技创新型企业往往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且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早期风险比较高。在最需要资金投入支持的前期,这些企业往往缺少用作抵押品的固定资产,也缺少稳定的现金流,这就导致其早期难以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而资本市场特有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企业公开上市之前,私募股权市场可以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

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后,将登上更大的资本“舞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以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为主阵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特别是在经过多年的注册制改革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鲜明,各板块通过IPO(挂牌)、转板、分拆上市、并购重组加强了有机联系。其中,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赋能科技创新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形成了产业集聚,并吸引了更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科创板推出后,已有80多家相关企业上市,IPO融资超2200亿元,累计完成研发投入超过500亿元。创业板改革后,更加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近九成新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来源:金融时报